近几年国际学校、国际教育风靡全深圳,很多家长茶余饭后的闲聊都是为孩子选国际学校,在参加一些教育展时也经常看到家长热烈提问,生怕孩子错过本世纪最残酷的教育大战。
虽然择校君比较推崇国际学校,但是依然不建议这几类家庭给孩子选择国际学校:
01
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
这里真不是歧视贫穷,而是劝家长们在焦虑的年代保持冷静。
最近择校君看了一篇文章《我年薪15万,让孩子上国际学校有错吗?》,文中的这个家庭年薪15万,全家住在房租6500元每月的大开间里,两个大人和一个孩子挤在一张不到两米的床上。
这样的家庭毅然决绝地选择让娃上国际学校,理由很简单:钱可以再赚,你的人生却只有一次,你可以学习成绩不好,但你必须要学会选择,具备选择的能力……
通篇只看到了一个看似争强好胜,实则内心有无数缺失的母亲,她不满足于自己的生活,却把这种压力传导给了孩子。
为了能让孩子读国际学校,于是进行了一场豪赌,决定压上家里几乎所有的经济筹码。目前择校君还不能妄言结果,但是这样的做法可以说是非常冒险的!
深圳地区的国际学校学费一年二十万的不在少数,曼彻斯通城堡学校学费甚至达到30万一年,现在国际学校除了学费,还有其他费用,一套校服动辄好几百好几千,还有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外班,如果你申请国外大学、参加SAT/ACT、托福/雅思考试都是钱,更何况还不止考一次,这个教育的无底洞可以不是家庭经济收入一般的家庭能够承受的。
择校君也曾帮家长算过一笔教育账:“孩子读国际学校,一年就算只花20万,15年就要花300万!”
在深圳,就算花再多的钱也不一定能进好的国际学校。目前深圳除了六七所办的还差强人意的国际学校外,其他的几十所国际学校招生门槛都非常低。试想一下,孩子到了这样的一个学习环境,会学好吗?
砸锅卖铁把孩子送进国际学校,真的有必要吗?如果文中的妈妈内心富足,她的孩子问不出“为什么我家房子不如别人大”的问题。如果妈妈从来不比较,孩子无处学会去比较。所有的教育,都是自我教育。如果妈妈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孩子难有幸福的未来。
02
孩子成绩一般的家庭
对于成绩一般的孩子来说,国际学校就是一个解决方案。在很多家长的潜意识里,如果在体制内遇到挑战,或者达不到名校目的,就选择国际学校,这样就可以轻松申请国外大学。
这种天真的想法在过去几年或许还行的通,但是现在是绝对不可行的!
国际学校基本都是英语教学,学生原来用中文都学不好,现在在国际学校用英语学习,还要学好,岂不是难上加难?
也有很多家庭表示,孩子是通过学校的入学考试考进去的,肯定能适应学校的教学呀。择校君要真切的告诉你,目前深圳很多国际学校入学考试也形同虚设。所以不要以为孩子考上了就万事大吉!
还有一个很危险的群体,就是让成绩一般的孩子在高中阶段才转学至国际学校,最后孩子中文也不行,英语也不行,正规的国际课程又跟不上,这最宝贵的几年时间,就会被耽误的。
面对成绩一般的孩子,家长究竟如何选择呢?
如果是学习习惯、方法的原因,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想办法克服调整;如果是阶段性的心理问题,可以和孩子谈心,一起面对;如果是因为不适合体制的教育教学方式,可以考虑转国际学校。
03
教育理念不够先进的家庭
家长的教育理念对孩子的教育教学起着关键性作用,对于一些还不能自己选择和判断的低领学生来讲,家长的眼界决定了孩子的世界,你给孩子选择了怎样的学校,将来就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说实话,择校君遇到过很多焦虑的家长。选学校什么也不看,只看升学!问孩子学习情况,只谈论成绩!
“我要让孩子进城市绿洲学校,将来好升深国交,我不管学校是不是给孩子单独弄个绿洲班,我就想给孩子送进深圳升学最好的学校……”
这种一心要将孩子送进名校的家长不在少数,这也是为什么像城市绿洲这样曾经还愁招生的学校近两年也报名人数激增,甚至已经到了百里挑一的程度。
如果家长送孩子读国际学校也只是为了上名校,这样的教育理念在国际学校中是难以立足的。
如果家长的教育理念不够先进,用传统学校里的实用主义,实利主义,虚无主义去教育孩子,培养出的一定是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如果家长的理念不够先进,用成绩衡量孩子的优异,那么就算孩子在国际学校也享受不到国际教育的魅力。
择校君就遇到过一位孩子在QSI科爱赛国际学校的家长,结果因为嫌弃学校课业太轻松给孩子选择转学,还有贝赛思国际学校的家长向择校君吐槽班上很多学生都报了补习班……
择校君有话说
给孩子选择国际学校没必要分个对和错,在此讨论主要是希望不辜负家长重托,只为给你选择最适合的学校!
无论家长最后如何选择都是个人选择,荣耀自享,后果自负。
择校路上我们一起成长,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找择校君!